以“精、专、强”打造一流的电线电缆行业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来众多因素如天时地利人和,既需要企业的努力,市场的配合,也离不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但是不管是本土的电线电缆行业还是国外发达的电线电缆国家,心里都很清楚,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产值虽大,但产品含金量不高,由此造成利润薄、竞争力差以及产能过剩。事实上,在高端市场方面,我国本土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鲜有能够占领市场的,而更多的是在中低端这等利润微薄的市场竞争。
如果分析原因,我们会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错综复杂,并且每一个原因都值得本土的电线电缆行业来一次大的改革或者转型。随着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转型升级则显得尤为迫切。而在漫长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其实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并非是孤独的,而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企业值得学习的。
比如,日本电线电缆行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曾经跌入低谷,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日本电线电缆行业开始进行公司间的业务整合,并使电缆业逐渐走出低谷。如在江西电力电缆制造领域,住友公司与日立公司合资成立了J-Power公司;古河公司与藤仓公司成立了Viscas公司;昭和公司与三菱公司成立了Exsym公司。
如此一来,原来六家高压电缆制造商就只剩下三家,而类似的公司间业务整合还发生在日本的绕组线和建筑导线制造领域。日本电线电缆行业将其称之为“选择与集中”,其含义为通过选择与集中进行业务整合。通过整合使得相关业务的经营资源集中、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研发能力提高,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我们在国外一些发达的电线电缆国家还曾经通过转移生产重心,来减少包括人力在内的生产成本,其中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显然,在过去的几年来,全世界很有名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其中包括耐克森、普睿司曼、住友电工等都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其主要原因便是中国市场大而人力成本低,因此这一战略性的转变,给这些大型企业带来极好的发展。如日本古河(沈阳古河)、意大利普睿斯曼(宝胜普睿斯曼)和中国台湾华新丽华(杭州华新)的110-220KV交联电缆已经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法国耐克森公司的特种电缆以及交通工具用电缆凭借其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一些重点工程中不断地中标,同时在上海、昆山、天津建有合资或独资公司生产特种电缆、漆包线等产品。
此外,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市场机会的增多、在低制造成本的区域生产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跟随用户迁移生产基地(如电磁线、电子线缆)、所在国对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如高压电缆)。以外资在中国建立的电线电缆工厂为例,其产品覆盖面之广,几乎涉及所有电线电缆产品领域,从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到细小的漆包线、电子线缆,无所不有。
目前,结合我国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渐渐失去人口红利的当下,我们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是否能够将生产重心向我国周边落后国家或者是非洲等地区转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尤其是南非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不断扩大,而人力成本较低,因此中国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将生产重心向南非等国家或地区转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除了生产重心转移,降低生产成本外,我们在研究欧美日等龙头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时,我们还发现除了一些生产产品领域十分广泛的著名大公司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某类产品制造的专业公司。他们虽不如大公司那样在业内引人注目,却在专业领域独霸一方。如近几年市场增长较迅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用、近海工程用电缆制造领域,虽然像耐克森这样的电缆巨头也生产这类产品,但全球市场领先者却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美国公司——美国电缆有限公司(AmerCable公司)。由于其专注于专用电缆产品的研发,重视电缆的工程应用、解决好产品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供货及时等优势,因此在这些特殊领域的电缆产品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普遍缺乏的重要一点便是:持续创新创造价值。事实上,国外一些著名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十分注重通过持续创新来创造价值,即便他们已经是世界上很为有名的电缆生产企业。比如以普睿斯曼为例,其电线电缆业务在近几年内增长了29%,除外部需求扩大、金属价格上涨等形成的增长因素外,其注重创新活动为公司带来较好的收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普睿斯曼创新活动不仅限于在高附加值业务、产品研发与改进等方面,同时也重视在制造环节、供应链及服务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通过系统地创新活动以增加在电缆市场的份额、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国外公司十分重视对前沿技术发展的跟踪和研究,以期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的先机。如在超导电缆技术研究方面,申请zhuanli数量前十位的申请人都为日本的住友、古河、东京电力、藤仓、东芝、三菱等公司,欧洲西门子、比瑞利、耐克森等公司以及美国超导公司,其中仅住友公司一家就在超导电缆方面申请了300多项zhuanli。
因此,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想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要努力做到“精、专、强”,“精”不仅要将产品做精,还要保持精明的头脑,比如找到很为科学、合理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另外就是不断做专和做强,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以“持续创新创造价值”作为驱动力。